中老两军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共同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国防武官 李兵 大校
中国和老挝山水相连,两国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相互支持,在彼此改革开放和革新事业中互学互鉴,传统友谊历久弥坚。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谱写了睦邻友好的美丽篇章。
近代以来,两国都曾历经风雨沧桑,遭受被列强入侵、殖民的苦难,也为争取国家独立而进行英勇抗争。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获得赔款,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渊;1893年,法国强迫暹罗签订《法暹条约》,将老挝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老挝人民从此承受沉重的捐税和劳役,受到奴化教育,屈辱同样刻骨铭心。但压迫越深,反抗愈烈。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夺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建立新中国;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老挝人民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统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友好国家援助下赢得艰苦卓绝的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于1975年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每年清明节,中老两国都派代表祭扫中国烈士陵园,以告慰先烈,传承中老革命友谊,反思当下和平来之不易。中老两国的民族独立之路,都是用血与火书写的史诗,这段历史不仅铸就了两国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更成为如今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坚固基石。
相似的历史经历,让中老两国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彼此理解、相互支持。自1961年4月25日建交以来,特别是2009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在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老关系大踏步向前迈进,双方全方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给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利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示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老挝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和主要贸易伙伴,2024年中老贸易额达82.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再创新高。老挝80%以上农产品出口销往中国,双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助力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自2021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截至2025年6月,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540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6280万吨,辐射至泰国、新加坡等18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此外,中老高速公路万象-万荣段、电力、能源、矿产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入,琅勃拉邦医院、玛霍索医院、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民生项目投入使用,为深化中老友谊、造福两国人民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同样成果显著。近年来,在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下,中老两军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在联演联训、医疗卫勤、人才培养及军事新闻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老两军“和平列车”“友谊盾牌”联合演习,进一步深化了两军战略互信与务实合作,对提升联合防卫作战能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这是为了汇聚和平的意志,彰显和平的力量,展现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宣示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和决心。二战的沉痛教训殷鉴不远,历史不能倒退,应当向前;世界不能分裂,应当团结。全世界珍爱和平的人民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坚定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尽责,以团结合作谋求共同安全,与各国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美好世界而共同努力。然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中老两国军队应继续保持两军高层领导会晤,加强战略沟通。用好两军合作协调委员会会议机制,统筹协调两军各领域交往合作事项。深化两军政工领域务实交流,拓展两军联演联训。办好边境国防友好交流活动,共同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继续开展院校交流、人才培养、中青年军官互访、学术研究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巩固两军传统友谊,体现中老两军坚定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决心意志。
中老两军肩负着维护两国各自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利益的艰巨使命,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当下,携手并进,砥砺前行,用更加紧密的军事合作筑牢地区安全屏障,为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创造中老两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5年8月1日)